第283章 另外的战场-《黑科技就该这么用》
第(2/3)页
当然,表面类似,实际完全相反。
联邦想着干掉繁星,繁星同样想着干掉联邦。
毕竟这么多年一直防守了,现在……也该转守为攻了。
同样的,科技和军事上的东西都很明显,但有些东西就防不胜防了。
不说现在和以后了,就说以前,繁星就被恶心过很多次。
各种什么环保、农业、人权等等问题,本来挺好的事,结果都被用来恶心人了,以至于一个本来挺好的词都臭了街了。
ngo的意思是“非政府组织”,npo的意思是“非营利组织”。
这两种组织均起源于几十年前,一开始还比较泾渭分明,后来因为重合的地方实在太多,人们就干脆混为一谈,大多时候指的就是不由任何国家和政府机构建立、也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社会组织。
这类组织通常关注普世问题,比如环保、人权、妇女权益、救灾、医疗等,性质上以公益为主。
听上去,至少初衷都是美好的。
平时爱看外国影视剧的人都知道那些地方盛产阴谋论,和政府以及财团把持的权威机构,甚至是拿人民当试验品相比,人们对“号称”不带政治和利益立场的ngo好感度更加高。
因此,ngo在欧美可谓是顺势而生,占尽天时地利人和。
而且ngo自诞生以来就是奔着宣扬普世精神、重建秩序的名头而去的,这就更让那些从出生就被灌输了自由理念的嗨皮了。
而好玩的是,这个理念原来是联邦用来对付其他国家的。
只不过随着时间的发展,ngo的越发壮大乃至野蛮发展,人们发现,原来现实终归是现实,从屠龙勇士到恶龙……只是一线之差。
不可否认,很大一部分的ngo成立的初衷都是好的。
在成立初期,也真的是在用爱发电,诠释了志愿精神。
无论从哪个角度说都是可敬的。
但像ngo所宣扬的“不带立场”、“非营利性质”,本就是一个虚假概念。
首先先明确一点,所谓的“非营利”,不是真的一分钱都不赚,而是,不以赚钱为目的。
就是说,该赚的钱,还是要赚的,尤其是机构壮大了之后。
以前几个人还能说用爱发电,但真的到了几十人、几百人的规模,总不可能要求大家都不吃饭吧?
机构运行的成本、员工工资、宣传费用等等,真要算起来,哪哪都是钱。
甚至要去帮助人,有时候还得往外倒贴钱,要不然谁听你的?
除非创始人们真的能够沉得住气,一辈子圈地自萌,否则,只要是想发展壮大,ngo就不可避免地走上和利益挂钩的道路。
最常见的就是……找金主。
就拿bci来说,这个组织虽然名叫“更优质的棉花”,但干的事情和提高棉花质量无关。
而是用更好的方式来生产棉花,比如提高棉农待遇、防止雇佣童工,以及棉花生产带来的污染等等。
这个组织成立十几年了,一直不温不火,在国际上也没什么影响力,但前几年突然来了个咸鱼翻身,不但进军全球,更在两年之内获得了占全球棉花份额19%的会员数量。
一下子就变成了举足轻重的业界大佬。
不但如此,每个加入bci的会员,从棉农、纱线商、棉布商到终端服装品牌等,都要缴纳不菲的会费,以获得bci的认证,来证明“你们所用的棉花,都是符合政治正确的”。
就是这个组织,不经过任何调查,直接就说繁星的棉花不政治正确,让大家都不要用。
结果很多外国大品牌就不用了。
按理说这么一个没啥实际作用,只剩下个名头好听的组织,凭啥能够这么横?
究其原因,那就是前几年它们获得了来自联邦国际开发署的赞助。
说穿了就是找到靠山了。
联邦国际开发署这玩意儿不但隶属于联邦政府,国际声誉还不怎么好,最擅长的就是通过资助各种非政府组织,影响行业规则,顺便干涉别国政治。
bci背靠自由联邦获得赞助壮大自身影响力。
会员们则是靠bci贴金,顺便讨好一下老大哥。
而背后金主更不用说,借“非盈利”组织的名义对行业规则进行渗透,对别人搓圆按扁。
只能说,不战而屈人之兵,够黑,够损。
第(2/3)页